為協助民間設置具轉型正義意涵場址,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於2025年4月11日訂定公告「推動民間設置具轉型正義意涵場址作業要點」,依據該要點所稱「具轉型正義意涵場址」係指作為反省威權統治,國家侵害人權行為的現場,及有助於彰顯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與人民抵抗的紀念地,如受人權侵害者的生活起居,以及於全國發生具時代性、重要性或獨特性事件之空間場域。
原林義雄宅邸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義光教會於2025年6月提出申請設置成為「具轉型正義意涵場址」,成為民間自主申請首例。案經組成審議小組,於7月10日至義光教會辦理現勘,並聽取教會的意見與想法;7月30日再召開審議會,會中審定「原林義雄宅邸/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義光教會」為「具轉型正義意涵場址」,8月28日由文化部正式公告。
該場址原為臺灣省議員林義雄之住宅,1980年2月28日中午時分,林宅遭侵入,兇嫌對林義雄的母親及三位女兒行兇,其中母親游阿妹(69歲)及7歲雙胞胎女兒林亮均、林亭均被刺殺身亡,9歲長女林奐均則受重傷,震驚臺灣社會。
兇案發生後,林宅無法出租、出售,林家經濟陷入困境。1982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教友發起募款,向林義雄夫人方素敏買下林宅改作教會,名稱為「義光教會」。每年2月28日均於教會舉行林家嬤孫追思紀念禮拜,也同時紀念在戒嚴時期遭難之政治受難者。歷任牧師及會友積極參與臺灣民主化運動,對臺灣民主的推動,貢獻心力。
目前義光教會1樓空間為禮拜堂,堂中十字架下陳列了當年林宅的舊磚塊。地下室為主日學教室、會議室及資料存放區。原林家宅邸格局經重新裝修,大門從左側改至右側,地下室的格局改動不大,現仍可見地下室樓梯旁牆面留有血漬。
林宅經審定為「具轉型正義意涵場址」後,人權館將持續協助義光教會推動設置紀念牌,並舉辦歷史場址解說、講座或與場址及周遭場域相關之導覽活動,使場址空間繼續發揮轉型正義教育意義,成為彰顯人權與正義的亮點,讓台灣的民主發展引以為鑑。
人權館希冀透過首例設置之「具轉型正義意涵場址」,鼓勵民間主動投入保存活化此類人權場址的行列,結合政府支持與民間力量,發現更多身邊的「具轉型正義意涵場址」,讓歷史記憶不再遙遠,人權價值能持續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