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print qrcode
May 02, 2025 | 新聞專區
陳顯宗前輩捐贈王嵩岳前輩所繪三峰岩畫作 人權文物再現歷史記憶與政治受難者情誼

政治受難者陳顯宗前輩,近日將一幅由難友王嵩岳前輩1961年於綠島服刑期間繪製的「三峰岩」畫作捐贈給國家人權博物館。這幅畫不僅描繪了綠島獨特的自然景觀,也深刻承載了台灣歷史與人權的記憶,成為那段歷史的具象見證。畫中的景緻,無論是遠山還是碧海,都充滿了歷史的重量,讓人感受到在艱困環境下,受難者之間依然能夠以畫筆建立起情誼與互助精神。這幅畫作將成為人權文物中的珍貴一頁,讓世人永遠記住那段歷史的深刻意涵。

 

國家人權博物館洪世芳館長今日親赴桃園陳宅致意,感謝陳顯宗前輩將保存逾一甲子的珍貴畫作捐贈人權館,陳前輩的妻舅楊國宇前輩亦到場。陳前輩表示,這幅畫作是獄中難友王嵩岳前輩所贈,畫中所描繪的三峰岩岸邊景緻,對他而言意義非凡,蘊藏著深刻的回憶。他特別提及,當年在第四任處長唐湯銘相對人性化的管理下,於外役至岸邊赤腳打石的期間,在獄中難友蘇友鵬醫生的激勵下,曾一同從難友們暱稱為「龜石」的岸邊游至三峰岩,如今想起當時的波濤洶湧仍心有餘悸,但亦是艱辛服刑過程中難能可貴的友情記憶。楊國宇前輩也回憶道,當年在綠島擔任外役工,時常經過這片海岸景色,如今看到這幅畫作,往昔在受難歲月中的種種情景便歷歷在目,情感湧現。

 

陳前輩的兒子陳錦峯先生透露,近年在家中發現了這幅綠島三峰岩的寫生作品,原本誤以為是陳孟和先生的作品,但經詢問父親後,才得知此畫實為居住於霧峰的王嵩岳前輩所繪。這幅畫讓陳錦峯先生回想起年少時到綠島旅遊、潛水並參訪人權紀念碑的經歷,作為受難者的第二代,當時他深刻感受到彷彿和數十年前的父親同在綠島海域相會了。起初,他因這幅畫作承載了父親的政治受難歷程與家族珍貴的生命記憶,原希望能將其長久保留在身邊。然而,深感人權館長年致力於珍藏人權文物,並透過悉心保存與展示,以及對於受難者前輩的關懷,撫慰了父親及全家人的心靈。他遂決定捐贈這幅畫作,不僅盼望讓王嵩岳前輩的故事得以被更多人看見、理解,也期許這份紀念之舉,能同樣為王前輩的家屬帶來些許慰藉與尊崇。因此,他和父親陳顯宗前輩幾經深思熟慮後,決定將此幅畫作捐贈給人權館,讓它在專業空間進行收藏保存、修復與展示,藉由文物與更多人分享這段歷史,特別是對於許多受難者而言,三峰岩是他們在綠島的記憶及情感所繫。這幅畫生動呈現了綠島三峰岩的壯麗景色,展現王嵩岳前輩在艱困環境中依然堅持創作不輟的精神,並以畫筆見證了這片土地上的人權記憶。

 

陳顯宗前輩(1928年生),桃園觀音人,16歲自桃園公學校畢業後,曾報考日本高座海軍少年工,戰後於1946年返回台灣。1950年自開南商工職業學校土木科畢業後,進入桃園農田水利會工作,三個月後因「桃園學生支部林秋祥案」被逮捕,年僅23歲。其後被判刑12年,先後關押於保密局南所、軍法處看守所及綠島新生訓導處。難友間深厚的情誼成為他度過那段艱困歲月的重要支柱,出獄後,彼此仍保持聯繫,經常互相關懷。

 

王嵩岳前輩(1923年生),臺中人,原為斗六國民學校教員。1950年,王前輩因遭指控與林祿山共同參加非法組織被逮捕,並於同年依《懲治叛亂條例》判處12年有期徒刑。之後,王前輩被送至綠島服刑,並於1962年核定刑滿後,繼續被迫從事勞動教育工作,於1964年終於獲得開釋。
 

人權館表示,與其他博物館及美術館的收藏品不同,受難者捐贈的文物不僅具有藝術價值,更承載了台灣歷史上的人權事件。每一件人權文物都彰顯了政治受難者生命故事的縮影。陳顯宗前輩所捐贈的文物,將在修復後成為人權館的重要典藏,並計畫納入未來的研究與展覽,讓更多人了解並共同分享這段歷史。

楊國宇前輩回憶綠島受難經歷
楊國宇前輩回憶綠島受難經歷
陳顯宗前輩與楊國宇前輩
陳顯宗前輩與楊國宇前輩
陳顯宗前輩致贈王嵩岳前輩所繪綠島三峰岩畫作(左起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陳顯宗前輩、楊國宇前輩)
陳顯宗前輩致贈王嵩岳前輩所繪綠島三峰岩畫作(左起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陳顯宗前輩、楊國宇前輩)
陳顯宗前輩回憶綠島三峰岩故事(左起陳顯宗前輩、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楊國宇前輩)
陳顯宗前輩回憶綠島三峰岩故事(左起陳顯宗前輩、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楊國宇前輩)
王嵩岳前輩畫作綠島「三峰岩」
王嵩岳前輩畫作綠島「三峰岩」
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dots-horizontal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