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訓青年種子,傳承人權記憶,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於今(103)年9月3日在景美人權文化園區舉辦青年種子培訓研習課程。
撰寫回憶錄《馬鞍藤的春天》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陳新吉先生,引領學員實地走訪景美看守所,分享當年身陷囹圄的生命經驗,透過親臨現場體驗,讓學員更能體會時代巨輪壓迫下的痛苦與無奈。
本次課程亦邀請到長期研究原住民人權的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汪明輝副教授,帶領青年學子初步認識泰雅族菁英樂信‧瓦旦於白色恐怖時期所涉及的政治案件。
與樂信‧瓦旦同案槍決的警官汪清山為汪明輝老師的叔公。汪明輝老師認為1947年是歷史轉折的關鍵年代,二二八事件導致鄒族、泰雅族菁英在白色恐怖時期遭受政治清算。他強調,作為原住民意見領袖的高一生或樂信‧瓦旦,體認到當時政治情勢的不穩定,顯示出相對弱勢的原住民族群面對統治力量時,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表現,同時也展現出其追求自立自主的渴望。
103年度青年種子培訓的主活動將於9月13日,帶領18位對白色恐怖歷史、人權議題具有熱忱之青年走訪桃園縣復興鄉,參觀樂信‧瓦旦紀念公園,除有泰雅先烈樂信‧瓦旦的曾孫女林沛緹(吉娃斯‧瓦旦)為學員導覽,且邀請到樂信‧瓦旦的侄子、政治受難者林昭明(達拉‧瓦旦)先生與學員交流對談,期藉由與政治受難者近身互動的學習體驗,使人權教育的種子能在年輕一代扎根、茁長,歡迎有興趣的大專青年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