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9月13日於苗栗高中,結合文物健檢、歷史見證與人權教育活動,辦理「我與白色恐怖-文物健康檢查活動」「人權種子教師研習營」「人權青年營」三合一課程,出席活動之政治受難者計有林金成、劉佳欽、羅堅仁先生及家屬涂貴美、楊聯益等,以及各級學校教師、青年學子們約70位參與。
今年人權種子教師研習營選擇在苗栗舉辦是希望將種子灑在客家地區,讓苗栗地區的各級學校教師了解在戒嚴時期客家前輩們為爭取人權與民主經歷生命歷程,課程中邀請政治受難者述說在戒嚴時期經歷的生命故事,則是希望老師們未來在規劃教案中,能邀請前輩們至學校現身說法,豐富課程設計的內容。今活動中,邀請受難家屬涂貴美女士帶來1954年,她先生徐代德在綠島因思念母親而親手畫下的母親素描,畫作保留至今已六十年,一直是家庭中的珍寶。徐前輩在新店軍人監獄時,鑽研中國文學,以學習度過勞中的漫長歲月,他閱讀從圖書館借閱的書籍,寫下十幾本閱讀筆記。這些都都保留了他們在獄中的生命歷程與歷史痕跡。政治受難者劉佳欽是徐代德先生大學的學弟、綠島的難友,看到前輩的文物,回想綠島失去自由的歲月,講述時,讓他感觸良多,唏噓不已。他分享所攜來的起訴書、判決書等老舊歷史文件,並鼓勵出席的年輕朋友,能透過歷史文物的見證與保存,學習歷史,落實人權教育,這是他最大的心願。羅堅仁前輩知道人權館將在苗栗辦理文物健檢活動時,特別翻箱倒櫃找出在生教所受感訓教育時,留下數十張的黑白老照片,他昨晚熬夜回想,一一寫下照片中難友的名字。這些文物當天都由專業修復師簡易修護,並放入博物館級的保存維護盒中,讓前輩們在家裡也能好好保存。
參加「青年種子培訓」的學子在聽完政治受難者及家屬述說他們的生命故事,上了一堂台灣近代史後,深深被故事吸引,他們在協助前輩們充當「一日修復師」時,紛紛詢問前輩們文物背後的故事,讓前輩與學子們近距離的互動,由青年學子的熱絡的反應中,相信他們今天的收穫是非常豐富的。此一互動,便是本次課程希望達到的成效,上午與出席文物健檢的前輩們互動後,接下來,青年學子又立即前往桃園復興鄉,在泰雅先烈樂信‧瓦旦的曾孫女林沛緹(吉娃斯‧瓦旦)的帶領下參觀樂信‧瓦旦紀念公園與電影「賽德克.巴萊」的拍攝場景義興橋,林沛緹以生動的口吻講解前輩們當初所懷的理想與眼界,以及白色恐怖之下對族人所造成的歷史傷痛。下午課程也特別安排學員們與政治受難者林昭明座談,林昭明以自身的生命故事勉勵學員,讓學子們非常感佩當年前輩們為爭取民主與人權的果敢與勇氣。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人權種子教師研習營」在苗栗梯次第一天邀請到詩人向陽為學員講授〈黑牢悲歌:監獄與詩〉及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社會研究所教授王俐容講述〈文化政策與人權談文化實踐〉議題。第二天則邀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邱榮舉、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彭瑞金等師資,分別就〈白色恐怖的客家硬頸精神〉與〈由吳濁流作品談其時代精神與人權〉等議題,活動中將參訪白色恐怖民主英烈紀念公園,以及將西湖相當成第二故鄉的臺灣文學史上重要作家的吳濁流藝文館,從文學面、文化面為學員講授白色恐怖相關課程,內容精采多元。
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近年致力於推廣人權教育,透過人權種子教師培訓、文物健檢以及青年體驗,期盼記憶、保存與傳承白色恐怖的相關歷史,將人權概念深植青年學子心中,並讓人權的概念深化於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