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print qrcode
Sep 17, 2025 | 新聞專區
與自由樂讀 人權故事車啟程巡迴花東校園 首站花蓮玉里高中 邀請作家陳列分享白恐生命經驗下的文學創作

國家人權博物館「2025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花東校園巡迴正式啟動,首站於9月15日至16日進駐花蓮玉里高中,並於16日舉辦真人圖書館講座,邀請以《殘骸書》榮獲2023臺灣文學金典獎年度大獎、同時也是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陳列前輩,與師生面對面分享白色恐怖時期的生命經驗與文學書寫歷程。

 

人權故事車以「移動博物館」的形式走入校園,結合多元人權議題書展與真人圖書館,打造閱讀與交流場域,期盼青年學子從真實的生命故事中認識威權統治下「白色恐怖」的歷史,進而啟發思考與對話。

 

陳列,本名陳瑞麟,1946年生於嘉義,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後曾於花蓮任教。他因為在授課時向學生提出「反攻大陸無希望」等疑問而遭檢舉入獄,被以「為匪宣傳」罪判刑七年,後因蔣中正過世減刑改為4年8個月。出獄後,陳列開始從事翻譯與寫作,並以旅行作為沉澱與思索的方式,其作品深切關懷臺灣人民與土地。

 

講座中,陳列分享自己與獄友在白色恐怖時期的處境,也回顧多年來從〈無怨〉、《躊躇之歌》再到《殘骸書》的創作歷程。陳列表示,他所寫的並非個人回憶錄,而是試圖透過文字呈現「一個時代的心情」,帶領讀者看見歷史的創傷。他也引用丹麥哲學家祈克果的名言:「人生唯有在回頭看時才理解,但日子卻得往前過下去。」提醒師生應重新憶起、理解「白色恐怖」這段歷史,對捲入其中的人懷抱同情與共感,並且以史為鑑,避免悲劇重演。

 

人權館表示,本次活動以人權館「白恐文學」相關出版品作為主題,展出《殘骸書》、《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及《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等多部重要作品,期待透過散文、回憶錄、傳記與口述等不同文類,從多重視角切入歷史,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威權體制對社會造成的影響,進一步接觸當前多元的人權議題。人權館期盼藉由人權故事車巡迴校園的活動,推動人權教育向下扎根,培養新世代珍視自由與民主的價值。

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東部巡迴首站花蓮玉里高中師生合影。
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東部校園巡迴首站抵達花蓮玉里高中,吸引師生參觀並合影留念。
人權故事車豐富的人權主題書籍吸引學生前來翻閱。
人權故事車帶來豐富的人權主題書籍,並營造戶外露營風格的輕鬆閱讀環境,吸引學生前來翻閱。
人權故事車營造自在的閱讀場域,吸引學生落坐草地專心閱讀。
人權故事車不僅展出主題書籍,也營造自在的閱讀場域,吸引學生落坐草地專心閱讀。
師生很自然輕鬆地在人權故事車旁分享閱讀心得,討論自由與人權相關議題。
師生很自然輕鬆地在人權故事車旁分享閱讀心得,討論自由與人權相關議題。
同學們將自己對於人權議題的感受與理解寫在明信片上,彼此交流分享。
同學們將自己對於人權議題的感受與理解寫在明信片上,彼此交流分享。
師生在明信片寫下各自對人權的觀點。
師生在明信片寫下各自對人權的觀點。
陳列前輩分享文字如何記錄歷史傷痕並轉化為社會記憶。
陳列前輩以平實而堅定的語調,與在座師生分享文字如何記錄歷史傷痕並轉化為社會記憶。
陳列前輩強調,殘骸書是以「回看」的視角寫一個時代的故事。
陳列前輩強調,殘骸書不是在寫他自己,而是以「回看」的視角寫一個時代的故事,寫威權統治作用在人民身心上的創傷、社會的創傷與歷史的創傷。
玉里高中學生向陳列前輩請益,了解其文學創作經驗與心路歷程。
玉里高中學生向陳列前輩請益,了解其文學創作經驗與心路歷程。
陳列前輩強調,文學不僅是回憶錄,更是對「一個時代的心情」的紀錄。
陳列前輩強調,文學不僅是回憶錄,更是對「一個時代的心情」的紀錄;在歷史與文學之間,每一種書寫都要更加深思熟慮。
真人圖書館講座結束後,陳列前輩與師生共同合影。
真人圖書館講座結束後,陳列前輩與師生共同合影。
人權故事車配合真人圖書館活動,設置陳列前輩著作專區。
人權故事車配合真人圖書館活動,設置陳列前輩著作專區,提供師生深入認識其創作。
講座結束後,多位師生紛紛帶著陳列前輩的著作排隊等候合影留念。
講座結束後,多位師生紛紛帶著陳列前輩的著作排隊等候合影留念。
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dots-horizontal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