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print qrcode
May 17, 2019 | 新聞專區
打造人權教育友善平台 辨思我們與正義的距離 人權館成立周年 將串聯國際資源深化跨世代對話

人權館去年5月17、18日在白色恐怖綠島、景美紀念園區揭牌成立,以國家高度緬懷歷史創傷,並積極推動人權記憶的當代對話,轉化威權統治時期不義遺址,成為人權教育重要平台。人權館持續活化綠島、景美紀念園區白色恐怖不義遺址,並邀請政治受難者前輩擔任「歷史見證者」,回到當年遭到人權迫害的軍事法庭、看守所押房、外役工場,向來自臺灣及世界各地訪賓講述自己與親友遭受人權剝奪的不堪過往,包括南非前總統戴克拉克,德國史塔西檔案局長楊恩、法國人權大使克羅凱特、德國國會文化暨媒體事務委員會主席凱特琳等,聆聽之後都慨然提供各國平反受難者創傷、推動轉型正義的具體作法供臺灣借鏡。這一年來,透過人權交流,已逐漸增進國際社會對臺灣深化人權、鞏固民主的具體認識。

 

「臺灣威權統治時期的國家暴力,是不分族群、地域、階級的系統性人權迫害。」人權館館長陳俊宏表示,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充滿高度異質性,從學生、農民、知識菁英、到醫師、軍人、原住民。在人權館成立周年之際,期許人權館能在歷史、社會、國際及未來等四大面向努力邁進,透過還原歷史真相,積極進行史料檔案、口述歷史及相關主題研究,讓社會各界能以更完整面貌,跨時空進入受難者生命歷程,從歷史錯誤中,思辨人權保障與正義實踐的積極意涵。

 

面向社會方面,人權館努力開拓社會對話,並擴大人權議題的合作交流。5月17日是當年第一批大規模政治受難者,被遣送至綠島新生訓導處進行思想改造的受難日,人權館念茲在茲,仍是如何保存這段歷史記憶,並實質關懷陪伴政治受難者及其家屬。「既使事隔半個世紀了,這種心靈創傷,仍是許多政治受難者和家屬們揮之不去的陰影。」陳俊宏館長希望對於受難者的關懷陪伴,不只是儀式性的典禮紀念,還能延伸至更實質的生活陪伴照顧。人權館將和促轉會合作,透過藝術工作坊、繪本共讀等方式,邀請受難者、家屬和社會各界共同進行有溫度、有歷史情感的對話交流,讓每個角落都綻放出充滿希望的人權花朵。

 

為貫徹人權公約於行政體系,人權館這一年來已經和法官學院、法務部、行政院人力發展學院共同舉辦人權教育培訓課程,安排在職法官、公務同仁前來綠島、景美紀念園區,「實際體驗並認識,如何使人權成為執行公務的核心價值。」經過持續互動溝通,與人權館簽署合作備忘錄的教育機構、人權組織、博物館總數已達7所,例如上個月甫共同簽署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人權館將協助該校藝術系所開設系列人權教育課程,藝術大學師生則以白色恐怖紀念園區進行人權藝術展演創作,透過跨世代對話,使人權藉由藝術文化介入,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裡。

 

面向國際方面,今年9月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將在日本京都召開第25屆大會,由於人權館係東亞地區第一座於威權統治時期不義遺址所成立的國家級人權博物館,意義鮮明,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ICOM_FIHRM)將宣布人權館成為聯盟的亞太分部,以人權館為平台,串聯國際資源,深化人權議題的當代對話。「如何面對創傷歷史,確實是人權博物館面臨的嚴峻挑戰,」陳俊宏館長指出,人權館今年10月將舉辦「臺德博物館工作坊」,邀請德國博物館專家,以及德國人權機構,提供相關博物館推動各式人權教育計畫的具體實務做法,讓博物館承擔更積極的社會責任。

 

國家人權博物館努力打造成為人權教育的重要平台,也希望能以更友善平權的公共服務,增進與博物館觀眾間的互動。2019年11月20日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周年紀念日,人權館已先期設置「繪本教室」,典藏超過500冊、70多種書目的人權繪本,透過繪本讓兒童認識自己與生俱來所擁有的權利。「周末午後的人權館繪本教室,滿溢親子聆聽繪本共學的美好時光;也有原住民國小校長,帶著全校小朋友來到園區,認識部落長輩當年遭受白恐迫害的歷史真相。」人權館館長陳俊宏表示,為了讓民主世代成長的年輕人與兒童,能認識並深刻體驗臺灣威權統治時期的不公不義,理解民主人權實踐的當代意義,另一座建置更完備的「人權學習中心」也將在不久將來落成啟用,「小朋友和青年學子,可以在這裡透過閱讀、研習、戲劇、甚至自己策展,共同分享人權學習的心得成果。」陳俊宏館長希望開展多元人權的共學環境,讓人權體驗創造共感,進而引領更美好的自由民主實踐。

 

「人權館努力保存歷史記憶、推廣人權教育,都是為了我們共同的未來。」人權博物館是保存過去傷痕歷史的專責機關,但也一肩扛起更具挑戰性的社會溝通責任。今年策展「澎湖713事件特展」、「美麗島事件40周年特展」、「兒童權利公約30週年系列活動」等特展,都讓歷史事件真相還原後的反思與當代人權議題產生對話。而普受各界好評的4個人權主題特展,則以模組化方式於全臺各地巡迴推廣中,深入臺灣各個角落,進行人權播種與扎根,後續還將藉由人權通訊、專書出版、開放應用資料庫、博物館商店等,打開人權館典藏研究、展示教育等的各個面向。「努力扎根並引入創新活水,翻轉外界對人權探索的距離感;人權不再被視為嚴肅、沉重的包袱,而是可共同參與實踐、彼此尊重、友善共享的日常生活態度,讓人權價值一點一滴融入臺灣社會的整體發展。」

 

陳俊宏館長表示,這一年來始終抱著如履薄冰心情,迎接人權館每一天的各種挑戰。正是因為當年威權統治時期國家暴力造成的人權創傷,才讓我們更珍惜當前得之不易的民主自由,也深刻體認未來更要持續深化人權並鞏固民主。「謝謝每個合作夥伴對人權館無私的奉獻,更由衷感謝各級長官、文化部及政治受難者前輩們的全力支持,例如剛辭世的陳新吉前輩,總是散發陽光般的溫暖,鼓舞所有前來白恐園區參觀的年輕人,精神令人感佩。」陳俊宏館長歡迎各界踴躍前來人權館,用心傾聽人權的聲音,透過現地博物館的各種觀景窗,看見繽紛多元的人權未來。

圖片1__受難者前輩張則周(中)於綠島紀念園區與法官學院人權教育專班學員對話交流

圖片1__受難者前輩張則周(中)於綠島紀念園區與法官學院人權教育專班學員對話交流

圖片2__德國史塔西檔案局長(中)率團與人權館進行檔案開放應用交流

圖片2__德國史塔西檔案局長(中)率團與人權館進行檔案開放應用交流

圖片3__人權館於臺灣國際書展推廣人權出版品

圖片3__人權館於臺灣國際書展推廣人權出版品

圖片4__德國國會議員組團實地考察人權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

圖片4__德國國會議員組團實地考察人權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

圖片5__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前輩於當年遭拘禁的押房內向小學生講述威權統治的不公不義

圖片5__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前輩於當年遭拘禁的押房內向小學生講述威權統治的不公不義

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dots-horizontal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