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print qrcode
Nov 19, 2015 | 新聞專區
人權館文物典藏工作室開放日 「見證白色恐怖文物貝殼畫 喚起綠島的集體記憶」

國家人權館籌備處19日舉辦「文物典藏工作室開放日」活動,聚焦「見證白色恐怖文物貝殼畫」,邀請五十年代政治受難者王文清、陳文質、蘇玉鑑、高文章等參觀位於景美園區內的「文物典藏工作室」。籌備處主任王逸群表示,保存白色恐怖的文物,就是為了見證這段歷史,「每件文物都見證受難者和家屬的苦難遭遇,人權館責無旁貸要妥為保存」。

政治受難者林粵生前輩生前留有13幅貝殼畫,去(103)年由「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主動捐贈予籌備處,前輩們進入典藏室中,看到修復中的貝殼畫,立即召喚出綠島時的記憶。他們回憶起撿拾沙灘上的貝殼、海膽的刺、小鮑魚的殼,構圖拼貼一幅幅的畫作。也會在低於海拔的岩洞凹處,趁潮水退去時,撿拾漂浮在水面上的貝殼。

文物修復師現場為關心這批捐贈文物的前輩們解說示範,經過三個月的修復期,原本脫落的貝殼已加以固定,畫框、畫心的髒汙、膠漬等,也一一排除。前輩們看到人權館同仁細心守護白色恐怖史料,都深受感動。其中2幅已完成修復,展示於綠島人權文化園區,讓更多遊客一同見證這段歷史。

受難者前輩們在2小時的體驗過程中,親手撚製修復用棉花棒,沾上清潔的酒精,體驗修復師清潔文物的工作,再量身製作文物保護盒,充當一日修復師。過程中,前輩們看著充滿綠島記憶的貝殼畫,一邊體驗博物館修復的工作,一邊分享白色恐怖的點點滴滴,更顯出文物在口述歷史工作中的重要性。

人權館表示,如有白色恐怖相關文物,都可主動與館方聯繫尋求保存典藏方面的專業支援,使得散落各地的史料獲得妥適照護,「以物言史」讓歷史真相得以原貌保存流傳後世。籌備處同時也透過文字書寫與紀錄片拍攝,忠實留下前輩們受難的經歷,期能發揮歷史教育與人權理念推廣之目的,人權館未來仍持續修復,讓精美工藝與歷史記憶並存,未來更透過展示,見證臺灣人權歷史之路。

政治受難者左起王文清,陳文質與夫人謝嬌,高文章,蘇玉鑑參觀本處典藏室

政治受難者左起王文清,陳文質與夫人謝嬌,高文章,蘇玉鑑參觀本處典藏室

政治受難者高文章與王文清仔細觀察掉落的貝殼位置

政治受難者高文章與王文清仔細觀察掉落的貝殼位置

政治受難者陳文質與夫人近距離觀察捐贈的貝殼畫

政治受難者陳文質與夫人近距離觀察捐贈的貝殼畫

政治受難者蘇玉鑑與高文章體驗修復師文物清潔工作

政治受難者蘇玉鑑與高文章體驗修復師文物清潔工作

政治受難者前輩們拿著親手製作的保存盒留影

政治受難者前輩們拿著親手製作的保存盒留影

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dots-horizontal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