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print qrcode
Nov 16, 2015 | 新聞專區
人權館國際研討會登場 受難前輩返政治黑牢說白恐史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主辦2015「國際人權交流研討會」16日上午於景美人權文化園區隆重登場,聚焦「人權、博物館與公民文化」邀請臺灣及亞太地區上百位人權暨博物館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推動人權文化交流。籌備處特別邀請當年遭受白恐迫害的政治受難者前輩擔任解說貴賓,重返戒嚴時期的政治黑牢現場,向海外人權專家述說臺灣曾有的白色恐怖,提醒世人珍惜民主人權的可貴。

「2015年人權國際交流研討會:人權、博物館與公民文化」自16日起一連三天在臺北舉行。籌備處主任王逸群特別感謝承辦單位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人權學程、政治學系等的用心籌劃。大會隆重邀請文化部政務次長蔡炳坤、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擔任開幕致詞嘉賓,闡述臺灣推動轉型正義與人權教育的用心。

蔡炳坤次長致詞時表示,人權館籌備處於世界人權日前夕舉辦這場國際研討會,分享亞太地區人權發展的經驗交流,非常具有意義。潘維大校長也肯定這場研討會,促進理論與實務的對話,將可深化亞太地區人權觀念的具體實踐。

研討會首日於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登場,籌備處特別安排政治受難者前輩蔡寬裕、陳中統及陳欽生等人,重返戒嚴時期關押審訊思想犯的警備總部軍法處看守所、軍事法庭、第一法庭歷史現場,講述當年臺灣民眾遭到白恐迫害的親身歷程,令與會專家印象深刻。

開幕議程以「創傷記憶」為題進行研討,韓國全南大學教授吳在一博士談518光州民主化運動的記憶爭鬥與紀念空間、印尼政策研究暨倡議組織前執行長Agung Putri Astrid女士講述印尼面對國家暴力的轉型正義、印尼觀察雜誌共同創辦人Pat Walsh探討當年印尼軍隊入侵東帝汶,大規模屠殺當地居民的慘痛經驗、成大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林蕙玟則檢視臺灣人權博物館的策展與詮釋。

第二、三天議程於東吳大學外雙校區普仁堂舉行,探討主題包括記憶與人權博物館、人權與公民運動、轉型正義、人權教育、人權指標的建立與應用、性別主流化與LGBT等主題。籌備處表示,研討會邀請臺灣、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印度、澳洲、香港等亞太地區人權暨博物館專家學者與談,極具意義。過程中,都有安排臺灣受難者前輩與國際專家學者交流溝通,透過臺灣第一線人權鬥士的爭民主、爭自由生命故事,豐富國際社會對臺灣民主人權的具體認識。

國際人權學者參觀臺灣戒嚴時期囚禁政治思想犯的景美看守所

國際人權學者參觀臺灣戒嚴時期囚禁政治思想犯的景美看守所

政治受難者前輩蔡寬裕(右)講述難友們在黑牢裡的苦難遭遇

政治受難者前輩蔡寬裕(右)講述難友們在黑牢裡的苦難遭遇

政治受難者前輩陳欽生(右二)親身講述自己在景美看守所關押的經歷

政治受難者前輩陳欽生(右二)親身講述自己在景美看守所關押的經歷

國際人權學者參觀景美看守所後,與臺灣政治受難者前輩們合影

國際人權學者參觀景美看守所後,與臺灣政治受難者前輩們合影

文化部政務次長蔡炳坤(右)出席研討會,面對面與國際人權學者交流

文化部政務次長蔡炳坤(右)出席研討會,面對面與國際人權學者交流

出席國際人權交流研討會貴賓們共同合影

出席國際人權交流研討會貴賓們共同合影

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dots-horizontal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