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print qrcode
Jun 18, 2015 | 新聞專區
人權館文物典藏工作室開放日 守護白恐史料 受難者家屬睹物思情深受感動

國家人權館籌備處搶救白色恐怖文物一刻不停歇,18日舉辦「文物典藏工作室開放日」活動,首度邀請政治受難者前輩參觀文物典藏工作環境。前輩們看到人權館同仁細心守護白色恐怖史料,都深受感動。人權館表示,如有白色恐怖相關文物,都可主動與館方聯繫尋求保存典藏方面的專業支援,使得散落各地的史料獲得妥適照護,「以物言史」讓歷史真相得以原貌保存流傳後世。

       端午節前夕,人權館邀請8位政治受難者暨家屬馮守娥、涂貴美、周賢農等,參觀位於景美園區內的「文物典藏工作室」。政治受難者家屬涂女士攜了筆記、賀年卡等文物,作為文物保存工作的示範,其中包含她先生徐代德前輩在綠島囚禁期間,因思親而畫下的母親素描,此畫作保留至今已60年,一直是家中珍寶。經過修復師的解說、實務操作,從檢視登錄、基礎除塵、拆除不當裝幀、數位化過程,到量身製作保存維護措施、上架,瞭解博物館典藏文物前置作業流程。

       受難者前輩們在2小時的參觀過程中,親手製作四折翼保護套及照片夾裱,充當一日修復師。而修復師們也透過前輩們傳講,明瞭白色恐怖年代的苦難遭遇。瞭解文物背後的故事與歷史脈絡,也是修復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環。

       1950年,因參加讀書會不幸被捕的姜民權女士,在活動中拿出珍藏多年,在獄中所製作的枕頭套。姜前輩說,年紀輕輕,對社會仍是懵懵懂懂的她,原是台灣大學物理系領獎學金的資優學生。1950年5月28日,她被捕之時,看到身旁的小日曆,便隨手撕下當天日期,作為永久的見證,一直貼身保存至今。曾關押在青島東路3號的姜前輩,談及擁擠不堪的押房,讓聽者為之心酸。她說,自從入獄之後,她每天以淚洗面,難友們親手織了手帕,抹去她的淚水。她也在獄中做針線女紅,打發時間、排解心情。獄中生活,渾然不知年歲,她以小筆記本記日,找回時間的感覺。這些充滿苦難故事的文物,姜女士在活動中都捐贈予籌備處,一則豐富典藏文物,更能留存大時代下的個人生命經歷。

       籌備處王主任逸群最後表示,人權館積極辦理文物健康檢查活動,是為發掘珍貴的歷史記憶。四年來,透過活動已典藏3千多件白色恐怖相關之文物,包含文獻、家書、明信片、筆記本、照片等,忠實呈現、記錄當事人經歷歷史事件之脈絡,對人權教育推廣深具意義。籌備處特別感謝出席的前輩們,願意攜帶文物,勇敢與大家分享傷痛的塵封記憶,這是歷史的情感與溫度,補強課本的文字敘述。未來本處仍將秉持博物館之專業,持續白色恐怖文物保存的工作,替歷史留下永遠的見證。也讓年輕朋友們,藉由文物背後的故事,瞭解那段傷痕歷史。

政治受難者(左起)郭金華、周賢農在典藏人員的協助下,黏貼照片套角

政治受難者(左起)郭金華、周賢農在典藏人員的協助下,黏貼照片套角

政治受難者(左起)姜民權、賀德巽、馮守娥觀看文物檢視登錄工作

政治受難者(左起)姜民權、賀德巽、馮守娥觀看文物檢視登錄工作

政治受難者馮守娥與政治受難者家屬涂貴美拿著親手製作的照片夾裱留念

政治受難者馮守娥與政治受難者家屬涂貴美拿著親手製作的照片夾裱留念

政治受難者黃坤戊嘗試切割照片夾裱的開窗步驟

政治受難者黃坤戊嘗試切割照片夾裱的開窗步驟

政治受難者姜民權女士拿出珍藏多年的獄中日曆捐贈予籌備處

政治受難者姜民權女士拿出珍藏多年的獄中日曆捐贈予籌備處

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dots-horizontal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