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8月26日(二)於景美人權文化園區舉辦「文物藏情」文物健康檢查活動記者會。邀請政治受難者許貴標先生,分享珍藏一甲子的克難書包背後的生命故事。許貴標先生去(102)年參加籌備處所舉辦的文物健康檢查活動,首度曝光這項珍貴的紀念品,為發揮更大歷史教育與人權理念推廣之功效,他捐贈予籌備處典藏,成為歷史永遠的見證。
籌備處副主任沈長在於致辭時表示,籌備處舉辦文物健康檢查活動已行之有年,活動中,每每看到前輩們手拿著文物,聽著前輩們敘述背後的故事,心裡萬分感動。沈副主任特別感謝前輩們以行動支持籌備處的各項活動,前輩們願意走出陰霾,主動捐出文物,分享文物背後的故事,十分珍貴。他接著說,從物質層面,這只是紙做的書包,但書包蘊含深層的生命故事,卻是歷史的明證。他同時呼籲政治受難者或家屬們,攜帶文物踴躍參加活動。籌備處將委託專業修復師,現場為文物「義診」,並簡易清潔、製作保存維護措施,讓前輩們居家也能好好珍藏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
政治受難者許貴標先生在致辭時表示,他因「明知為匪諜而不告密」之罪名,判刑七年,失去63個月人生最寶貴的青春。8月26日是他恢復自由55週年的紀念日,在今天紀念他的難友,顯得格外有意義。民國43年(距今約60年前),他關押在軍法處看守所(青島東路3路)東所2區32號房,與政治受難者吳鵬燦、連德溫同押房。10-12月間,吳、連二人,利用米飯、牛皮紙、布料等有限的物資,克服萬難,製作紙質書包,雕刻上「許貴標」的名字,在過年的時候贈送予他留念。吳、連二人隨即遭槍決,許貴標緊抱著難友的遺物,流淚目送。去(102)年,他攜帶這個蘊藏淚水的書包、珍藏一甲子的至寶,參加籌備處所辦理「我與白色恐怖-文物健康檢查活動」,決定捐贈予籌備處。他說這個書包凝集、浸潤二位優秀難友的心血,是他隨身的無價之寶。書包裡裝著他自己的起訴辯護書與判決書,一同捐贈予籌備處文物,心中雖然極為不捨,但希望有助於歷史見證的保存。
文物修復師利用50倍的數位式顯微鏡,仔細觀察肉眼也分辨不出的細節,修復師在書包內層中發現剝落的區域,應證許貴標前輩所言,二位難友利用米飯當成黏著劑,一層黏上一層牛皮紙,加強書包的厚度,再以紙雕技術裝飾。另外,包裹書包布料上的花紋,透過顯微鏡後顯示,應為布料原始的印花,日後倘需要修復,是極為重要的線索。修復師另外以指腹、橡皮擦粉末及軟毛刷輔助,進行深層的紙張纖維清潔,洗去60年來所累積的灰塵,文物再現風華。
籌備處即將於台中、苗栗接續辦理「我與白色恐怖-文物健康檢查活動」,邀請政治受難者與家屬,攜帶老照片、判決書、獄中家書等珍貴文物參與。前輩們當天所攜之文物,經籌備處委託的專業團隊逐一仔細檢視登錄、數位化後,將現場量身製作保存維護措施。當天並邀請前輩與修復師們一同DIY無酸文物保護盒,體驗博物館典藏維護的工作,充當「一日修復師」。歡迎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攜帶文物,就近參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