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中隊原稱「台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公墓」,設1950年代初期,為埋葬當時因為疾病、或自殺死亡的政治受難者或士官兵。新生訓導處的受難者被分為 12個中隊,後來為表達對死去受難者的緬懷之意,稱此公墓為「十三中隊」,代表難友們的精神常存。其實,此處下葬的墓主除有新生訓導處的新生、亦有綠洲山莊(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受刑人,另尚有當年在此服役的軍士官兵。當年雙方不同的身分與立場,在時間的流轉後都同樣長眠在此。
根據2024年調查研究,共發現60座墓塚,埋葬者身份:新生23人;士官兵11人;職訓隊員4人;波蘭籍貨輪「高德瓦號Gogtward」華籍船員1人,尚無判斷身份者21人。墓區的歷史可上溯到 1951 年,迄於 1986 年,跨越了新生訓導處、綠洲山莊、綠島地區警備指揮部各時期,具體印證戒嚴時期國家機器侵害人權的現象。
這裡保存新生訓導處及綠洲山莊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園景觀,是白色恐怖時期政府迫害人權的歷史見證,國家人權博物館列為重要導覽景點,作為推廣人權教育的場域。
十三中隊墓主墓碑資訊及身份表與紀念碑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