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文化部「文化成年禮金(文化幣)」政策,鼓勵青年學子認識威權統治時期不義遺址及相關史蹟點,共感政治受難者的生命歷程,國家人權博物館特別針對13到22歲之青年舉辦「2025年桃園泰雅族人權史蹟點踏查」活動,共計兩梯次(5月24日、6月7日),由泰雅族樂信.瓦旦的後裔林皓澤老師與林東暭老師帶領走訪桃園市復興區,探尋泰雅族先賢樂信.瓦旦(林瑞昌)的事蹟,同時也邀請林沛緹老師(樂信.瓦旦姪曾外孫女),從受難者家屬視角講述白色恐怖歷史記憶,並且由泰雅族文史工作者李永松.多馬斯帶領參訪角板山行館與桃園山地指揮所舊址,引導民眾思考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課題,吸引不少關心原住民族白色恐怖事件的民眾參與。
人權館曾於2019年舉辦桃園泰雅族史蹟人權蹅查活動,當時邀請樂信.瓦旦小兒子林昌運解說其父親的一生,繼2024年由林昌運的兒子(樂信.瓦旦的孫子)林東暭帶領民眾走入大豹社的傳統領域,並走訪忠魂碑與大豹社故事館,並由林沛緹老師在樂信.瓦旦紀念公園分享樂信.瓦旦的生平與事蹟外,今年的踏查,為了更進一步讓民眾了解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特別邀請泰雅文史工作者李永松.多馬斯帶領民眾走訪角板山行館與桃園山地指揮所舊址,從泰雅族人的視角來討論自白色恐怖時期以來,桃園市復興區的泰雅族人被監管下的生活與心情,進而影響到當地部落的發展。
本次桃園泰雅族人權史蹟點踏查,新增了角板山行館與桃園山地指揮所舊址,並以泰雅族人的角度來說明這兩個地點產生的影響,不只是樂信.瓦旦要拿回大豹社傳統領域的理想難以達成,也使復興區的泰雅族人籠罩在被監控的陰影之下。因此真正的轉型正義不僅僅是名譽的回復,必須從原住民族對自己部落主體的認知與堅持,才是真正能讓原住民族自主發展的基礎。
泰雅族文史工作者李永松.多馬斯談到民國60年代在部落被監管的故事,例如要求泰雅族青年加入山防隊進行定期的部落巡邏來推動「保密防諜」的工作,並分享他小時候拿到「統戰傳單」必須立即上繳給派出所,並被質疑是否看過傳單內容,足見當時國民政府對部落的不信任,且容易發生被羅織罪名的情形。
此外,為了讓學員進一步體驗泰雅族的文化,本次活動安排泰雅族口簧琴的DIY與吹奏教學,由人間國寶林明福耆老的兒子巴度.瓦旦擔任講師,讓每位學員自行製作自己的改良版口簧琴,並學習吹奏技巧。
本次參與的學員遍布各年齡層,包含青年學生、社會人士及家庭成員共同參與,透過樂信.瓦旦與大豹社的故事,不僅可以了解白色恐怖在原住民族地區的影響,更可以讓民眾透過對原住民族文化的了解,讓原住民族推動轉型正義更有部落觀點的意涵。今年辦理的桃園泰雅族人權史蹟點踏查活動,透過優化蹅查行程,引發參與學員深入思考與討論,得以從更多元的視角認識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