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print qrcode
Mar 10, 2024 | 新聞專區
臺加學者交流人權議題 探討加拿大《戰爭措施法》和臺灣戒嚴法制歷史及影響

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加拿大歷史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of History)合作,推出「遺失的自由──加拿大《戰爭措施法》」特展,今(10)日舉行專題講座,由歷史學者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薛化元教授與策展人薩維耶·傑林納斯(Xavier Gélinas)進行對談,針對造成人權侵害之法案歷史及社會脈絡,展開交流與對話。
 

講座首先由策展人薩維耶·傑林納斯介紹加拿大國會於1914年8月通過的《戰爭措施法》,其歷史背景以及法案施行期間所造成的人權侵害。在此法案施行下,出身自當時敵對國家及地區的移民家庭不僅受到歧視,更有許多人未遭審判即被迫放棄土地、工作及財產,送往拘留營監禁強迫勞動,印地安原住民及政治異議者也遭受同樣的迫害。
 

薛化元教授首先指出,《戰爭措施法》與臺灣有其淵源,臺灣第一位在日本完整接受現代醫學訓練的女醫師蔡阿信,在旅居加拿大時,即在該法案影響下進入日籍移民拘禁營。接著,薛教授呼應策展人的論述,介紹了臺灣非常時期法制的發展,例如訓政體制、戰後的國家總動員體制等。薛教授亦深入解析戒嚴體制的許多爭議,包括生效的合法性以及侵害人權的相關內容。他指出,無論是《臺灣省戒嚴令》或加拿大《戰爭措施法》,都是宣稱「為了國家安全、防衛、和平、秩序與福祉」而實施,然而在民主自由社會中,固然須有因應外在威脅的相關機制,但是不應該再以「保護國家安全」之名,實行可能對人權造成侵害的法律。
 

兩位學者也指出,探討傷痕歷史時,無可避免必須面對懷有不同意見及記憶的族群,如何展開論述和對話是一大挑戰;於此同時,研究者除了意識到歷史脈絡的複雜性及結構性以外,關注受難者個別的生命經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國家人權博物館將持續積極與國際館所合作,以傷痕歷史此一共通議題,促進彼此了解及交流,期能喚起不同世代及背景的族群就人權議題產生更多對話。
 

更多資訊請鎖定國家人權博物館官方網站(https://www.nhrm.gov.tw/)。

【遺失的自由──加拿大《戰爭措施法》特展】

展覽時間:2024年3月7日至9月8日(09:00-17:00,每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兵舍6(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號)

國家人權博物館官網:https://www.nhrm.gov.tw/

國家人權博物館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NHRM
現場觀眾專注聆聽策展人解析加拿大傷痕歴史
現場觀眾專注聆聽策展人解析加拿大傷痕歴史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薛化元教授(左1)與加拿大歷史博物館策展人薩維耶·傑林納斯(Xavier Gélinas)(右2)進行對談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薛化元教授(左1)與加拿大歷史博物館策展人薩維耶·傑林納斯(Xavier Gélinas)(右2)進行對談
加拿大特展3月10日座談,國家人權博物館洪世芳館長(前排站立者右4)、策展人薩維耶·傑林納斯(Xavier Gélinas)(前排站立者右3)、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薛化元教授(前排站立者右2)及與會者合影
加拿大特展3月10日座談,國家人權博物館洪世芳館長(前排站立者右4)、策展人薩維耶·傑林納斯(Xavier Gélinas)(前排站立者右3)、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薛化元教授(前排站立者右2)及與會者合影
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dots-horizontal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