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print qrcode
May 04, 2023 | 新聞專區
一封無法送達的遺書 白恐記憶的千絲萬縷 人權館與北師美術館合作推出《無法離開的人》沉浸式體驗展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合作推出《無法離開的人》VR沉浸體驗展,56日至72日即將在北師美術館與民眾見面,在總策畫林曼麗與陳芯宜導演攜手合作下,推出以榮獲威尼斯影展大獎的《無法離開的人》為核心、結合沉浸式體驗的跨界展覽,期待這部使臺灣白色恐怖歷史躍然於國際的作品,讓更多民眾認識,擴展電影對臺灣人權價值的影響力。

 

今(4)日開展記者會,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展覽總策畫林曼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校長陳慶和、北師美術館長郭博州、《無法離開的人》導演陳芯宜、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黃文浩、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長陳嘉銘、研究協力林傳凱教授、張綺君女士;參展藝術家王榆鈞、李佳泓;演員林鉅、許時豪、莊岳、黃姵嘉、陳家逵、潘麗麗等貴賓出席與會。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無法離開的人》獲得威尼斯影展大獎之後,很感謝北師美術館讓更多民眾有機會認識該作品,凝視臺灣自己的歷史;該片不只在VR藝術上得到肯定,也象徵人權館在其承擔的轉型正義任務跨出歷史性的一步,即透過各種藝術形式轉譯人權歷史,讓更多人能看見。

 

王時思政務次長強調,「看見是理解唯一的基礎」,希望藉由這樣的「看見」,讓越來越多人運用歷史資料創作,這對人權的發展是意義重大的。《無法離開的人》結合1950年代政治受難者們的生命故事,敘述呈現離去的人、倖存的人及受難者家屬等不同面向,而今日藉由展覽見證這些受難者遺書送達到我們面前,看見歷史、理解歷史,臺灣社會也才能做出共同往前進的選擇,讓臺灣社會獲得面對這個世界的勇氣。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校長陳慶和特別感謝文化部長期支持和指導,近幾年北師美術館推出《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等指標性的展覽,皆獲得極大的關注和迴響。《無法離開的人》展覽以歷史研究為經、以身心感受為緯,打造沉浸體驗為核心的跨界展覽,記錄了壓抑的年代,無法送出去的受難者故事,讓更多人對歷史有更深沉的感受跟認識。

 

展覽總策劃林曼麗表示,北師美術館作為一座當代美術館,不斷挑戰美術館的疆界,如何跟不同的藝術類型對話,是策展單位的挑戰,也是讓人非常興奮的事。為擴延VR作品的體感經驗,北師美術館量身建構特殊的觀影空間,利用美術館獨特的光影變化,創造空間層次的堆疊,引導觀眾跨越「虚擬」與「實體」的界面。此外,展覽也延伸VR作品中1950-1960年代臺灣白色恐怖的歷史背景,邀請學者林傳凱規劃,以情境式的策展手法,打破傳統歷史文件的展陳方式,與藝術家王榆鈞、李佳泓合作,透過木刻版畫、倖存者的回憶聲音作品、國家層層審查下的政治犯書信原件,捕捉當時軍法處的氛圍。

 

《無法離開的人》以360度實景拍攝,召喚過往歷史,挑戰VR敘事的可能性及觀眾體感極限。劇情融合多位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經歷,從人權館綠島紀念園區第三大隊的蠟像館為起點,以一封無法送達的遺書,穿越歷史與時間、跨越國界與世代。電影透過燈光變化與虛實交錯,讓觀賞者穿梭現在、過去與未來的時空,喚起人們對於創傷記憶與人權議題的共感。陳芯宜導演分享,如何讓臺灣觀眾不只是看見VR作品,也思考要創造一個場域,讓觀眾如何看、看完後感受什麼、知道什麼,因此本次展覽將美術館打造成電影院,提供沉浸式服務的空間,期望觀眾能用心感受每個空間。

 

本次展覽中亮點展品包括政治受難者許貴標2014 年捐贈給國家人權博物館的「紙書包」原件,這是獄友吳鵬燦與連德溫當年在獄中物質匱乏的狀況下,為感謝許貴標照顧,利用包裝紙與廢棄罐頭自製而成,深刻的獄友情誼令人動容;也首次公開陳芯宜導演VR製作幕後細節,透過手稿、劇本、模型、設計圖、VR影像工作檔、拍攝道具和訪談影片,一探虛擬實境如何虛擬、如何造境。歡迎對虛擬實境電影或《無法離開的人》作品背景有興趣的民眾,蒞臨觀展及體驗VR電影作品。

 

【無法離開的人The Man Who Couldn't Leave

展期:202356日至72

地點:MoNTUE 北師美術館(臺北市和平東路二段 134 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8:00,週一休館

王時思政務次長致詞表示,越來越多人運用歷史資料創作,這對人權的發展是意義重大的(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王時思政務次長致詞表示,越來越多人運用歷史資料創作,這對人權的發展是意義重大的(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校長陳慶和肯定沉浸式體驗展讓更多人對歷史有更深沉的感受跟認識(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校長陳慶和肯定沉浸式體驗展讓更多人對歷史有更深沉的感受跟認識(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展覽總策劃林曼麗認為北師美術館不斷挑戰美術館的疆界,跟不同的藝術類型對話(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展覽總策劃林曼麗認為北師美術館不斷挑戰美術館的疆界,跟不同的藝術類型對話(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無法離開的人》設置VR觀影體驗區(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無法離開的人》設置VR觀影體驗區(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無法離開的人》展出無數政治受難者遺書(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無法離開的人》展出無數政治受難者遺書(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研究協力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林傳凱(左二立者)為與會者導覽(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研究協力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林傳凱(左二立者)為與會者導覽(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政治受難者吳鵬燦與連德溫為感謝獄友許貴標的照顧,在獄中物質匱乏的狀況,利用包裝紙與廢棄罐頭自製而成的「紙書包」
政治受難者吳鵬燦與連德溫為感謝獄友許貴標的照顧,在獄中物質匱乏的狀況,利用包裝紙與廢棄罐頭自製而成的「紙書包」
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dots-horizontal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