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print qrcode
Oct 14, 2015 | 新聞專區
幌馬車之歌 向一代青年教育家致敬 殉難65周年 人權館舉辦鍾浩東與蔣碧玉紀念特展

1950年10月14日清晨,臺北青島東路軍法處看守所的押房門鎖喀啦喀啦地響起。鐵門呀然打開。兩個面孔猶嫌稚嫩的憲兵,端槍、立正,站立鐵門兩側冷然喊道:「鍾浩東、李蒼降、唐志堂,開庭。」整個押房和門外的甬道立時落入一種死寂的沉靜之中。鍾浩東安靜地向同房難友一一握手,然後在憲兵的扣押下,一邊唱著「幌馬車之歌」,一邊從容地走出押房。伴奏著腳鏈拖地聲,押房裡也響起了由輕聲而逐漸宏亮的大合唱。

                                     ~藍博洲,《幌馬車之歌》~

10月14日為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前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先生的殉難日,1950年的這天鍾校長魂斷馬場町,留給世人無限的哀思。今年適逢鍾校長百歲,也是夫人蔣碧玉女士辭世二十周年紀念,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以敬重的態度,隆重舉辦「幌馬車之歌」特展,追憶鍾校長和夫人蔣碧玉在亂世中所點燃的青春熱情與世代記憶,深刻回首,向一代青年教育家及走過苦難的家屬致敬。

特展開幕儀式特別邀請鍾浩東與蔣碧玉公子鍾繼東、鍾佐民先生,基隆中學案受難家屬藍芸若女士、徐基東先生、李立民先生,陳明忠、馮守娥夫婦、李蒼降家屬李素慧醫師等貴賓出席。

人權館籌備處主任王逸群表示,選在槍決日舉辦展覽,內心深感沉痛,「要認識那段歷史很不容易,人權館致力扮演平台,讓年輕人了解上一代走過的艱困歲月。」人權館希望透過展覽讓社會大眾認識一代青年教育家鍾浩東校長畢生堅持政治理想、教化時代青年的實踐熱情。

策展人藍博洲先生表示,鍾浩東是那個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受難人之一,而「幌馬車之歌」是那個年代臺灣青年共同的青春記憶、也是基隆中學鍾浩東校長和夫人蔣碧玉相戀時喜歡唱的一首歌。展覽以生動的圖文,搭配樂章形式,敍述他們堅持理想走過亂世的生命故事。

鍾浩東先生公子鍾繼東專程出席開幕活動,指著展場牆壁上的老照片,認出小時候和弟弟鍾佐民在臺北市靜修女中拍的合影。鍾繼東很感謝策展人藍博洲用心記錄這段歷史,「讓後代知道我們的祖先曾經這麼勇敢為國家社會貢獻的熱情。」

鍾浩東槍決時關在同房的政治受難者前輩陳明忠表示,他還清楚記得當年被關在青島東路軍法處看守所「第二區第廿房」;在1950年10月2日關入當天,隔壁房的難友就被送去槍決,而鍾浩東當晚就有感而發地寫了遺書給蔣碧玉,三頁十行紙裡寫著「希望汝不要驚駭,不要悲傷,能很快就忘掉悲傷的心情,勇敢的生活下去。」陳明忠說,那個年代年輕人都有改革的熱情,「因為不改革,國家就沒有未來。」

「幌馬車之歌」特展,以百餘禎圖文,宛如家庭相簿般地敘說鍾浩東與蔣碧玉從1935年初識、相戀到同赴大陸參加抗戰,卻在白色恐怖期間慘遭迫害的不幸歷程。展覽共分八個展區,從「第一章序曲:反殖民」到「尾聲:餘生猶懷一寸心」,分別展出珍貴的歷史照片、鍾浩東遺書、蔣碧玉手稿,以及從未公開的蔣碧玉歌聲集等第一手資料與文物。透過本展覽希望大眾能反思臺灣走過的民主人權歷程。

人權館籌備處表示,「幌馬車之歌-鍾浩東與蔣碧玉的亂世戀曲」特展自10月14日起至明(105)年4月17日止在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號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展出,免費入場,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前往參觀。

人權館籌備處主任王逸群致詞

人權館籌備處主任王逸群致詞

分別於1950及70年代經歷兩段苦牢歲月的政治受難者陳明忠先生回憶與鍾浩東在牢房的情形

分別於1950及70年代經歷兩段苦牢歲月的政治受難者陳明忠先生回憶與鍾浩東在牢房的情形

與會者合影

與會者合影

與會者專注地看展,以瞭解理想主義實踐者鍾浩東先生的故事

與會者專注地看展,以瞭解理想主義實踐者鍾浩東先生的故事

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dots-horizontal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