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print qrcode
Dec 23, 2014 | 新聞專區
「貝殼之歌」:白色恐怖文物貝殼畫捐贈予人權館記者會

「貝殼之歌」:白色恐怖文物貝殼畫捐贈予人權館記者會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於民國103年12月23日,接受「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主動捐贈,已往生政治受難者林粵生前輩所留之13幅貝殼畫,記者會由吳聲潤會長、張瑛珏總幹事帶領促進會政治受難者(家屬)約40人參與,政治大學30位參訪的同學們,也一同見證歷史的一刻。

        記者會首先邀請五十年代政治受難者陳孟和先生,分享綠島製作貝殼畫的過程,他眼看著貝殼畫,慢慢回憶綠島第一位拼貼貝殼畫的政治受難者王雄仁,關押在第二大隊第五中隊的王前輩是話劇導演,多才多藝,他撿拾沙灘上的貝殼,拼貼出第一隻貝殼老虎,老虎的神韻透過細緻的小貝殼描繪,栩栩如生。自此之後,引發仿效之風潮。參與記者會的政治受難者前輩們,看到展示的貝殼畫,對於綠島的記憶,如潮水湧來,止不住的分享。他們回憶說,有些構圖是利用海膽的刺,有些是小鮑魚的殼。陳孟和前輩更分享如何掬起一把沙,利用鐵絲網過篩,留下小貝殼。他們也會在低於海拔的岩洞凹處,趁潮水退去時,撿拾漂浮在水面上的貝殼。林粵生前輩所留的13幅貝殼畫,喚起前輩們在綠島的集體記憶。

        政治受難者藍明谷的女兒藍芸若女士,分享她受促進會張瑛珏總幹事所託,前往探視經歷火光之災,全身燒燙傷的林粵生前輩。林前輩離世後,家人想起促進會曾積極徵集白色恐怖文物,遂將貝殼畫贈予促進會,該會為促進人權教育推廣,鄭重地捐予人權館典藏。

        人權館主任王逸群在致辭前,帶領大家為林前輩默哀,他雖以離開人間,留下的貝殼畫,卻是一段歷史的見證。王主任說,人權館最核心的工作,就是保存歷史記憶,而記憶就是生活點滴的累積。前輩所捐贈的小提琴、潛水鏡、克難書包,蘊藏在困境中發揮的智慧,也飽含深藏對家人的思念,對自由的渴望。保存具體的文物,就是保存一段生命故事,一頁歷史。籌備處同時也透過文字書寫與紀錄片拍攝,忠實留下前輩們受難的經歷,期能發揮歷史教育與人權理念推廣之目的。

        13幅貝殼畫其中2幅保存狀況嚴重,透過文物修復師的巧手,已恢復原本的樣貌,將典藏於恆溫恆濕庫房中。人權館未來仍持續修復,讓精美工藝與歷史記憶並存,未來更透過展示,見證臺灣人權歷史之路。

人權館致贈感謝狀予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由會長吳聲潤代表接受

人權館致贈感謝狀予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由會長吳聲潤代表接受

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捐贈13幅政治受難者製作貝殼畫予人權館

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捐贈13幅政治受難者製作貝殼畫予人權館

政治受難者張常美女士,蔡焜霖與吳水燈夫婦共同出席捐贈記者會

政治受難者張常美女士,蔡焜霖與吳水燈夫婦共同出席捐贈記者會

許久不見的政治受難者吳聲潤與林麗南暢談

許久不見的政治受難者吳聲潤與林麗南暢談

籌備處王逸群主任向政治受難者蘇友鵬致意

籌備處王逸群主任向政治受難者蘇友鵬致意

籌備處王逸群主任與政治受難者林麗南寒暄

籌備處王逸群主任與政治受難者林麗南寒暄

政治受難者陳孟和回憶綠島撿拾貝殼,拼貼成畫的歷史記憶

政治受難者陳孟和回憶綠島撿拾貝殼,拼貼成畫的歷史記憶

捐贈記者會合影

捐贈記者會合影

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dots-horizontal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