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print qrcode
Sep 30, 2014 | 新聞專區
再現歷史場景 「景美人權文化園區仁愛樓復原展」成果發表會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於今(103)年9月30日舉辦景美人權文化園區仁愛樓復原常設展成果發表會,邀請參與仁愛樓空間復原諮詢之政治受難者陳松、陳中統、劉秀明、簡中生、辛俊明等共計五十多位受難者前輩與家屬共同出席。另長期參與本場景復原的相關學者,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許雪姬教授及前科工館張崇山副研究員也出席參與。新北市新店區江陵里葉金珠里長及三十多位里民也前往園區參訪,一起瞭解此段白色恐怖歷史。

  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前身為「景美看守所」,在戒嚴時期是羈押、審判、代監執行的重要歷史場域,但因管理機關更迭而清空或閒置,仁愛樓已不見白色恐怖時期面貌。人權館為保存歷史見證,自100年起,透過政治受難者的記憶及口述,經場景描繪後,複製看守所當年設施及文物,歷經三年半的調查研究及復原製作,終於重現仁愛樓警衛室、醫務室、福利社、面會室、餐廳、外役區(燙衣工場、洗衣工場、鍋爐房、圖書室)等歷史場景,讓民眾透過實地參訪,體驗政治受難者當時在獄中的勞動及生活景況。

  記者會中籌備處主任王逸群特別致贈感謝狀予捐贈文物供醫務室及圖書室復原展示之政治受難者陳松先生及陳中統醫師。王主任於致詞中表示,籌備處歷經三年半,因為三大政治受難團體所有長輩的投身參與,並透過前輩們的口述歷史及文物捐贈,讓歷史真實可以呈現,當時場景得以復原,此是人權教育的重要部分,因為場景再現,期盼藉由讓更多國內外參訪者現地參訪及親身體驗,在實境中聽著受難者說生命故事。也讓青年朋友們可以在此學習前輩們於經歷苦難時仍堅持信念、勇於面對困境的精神。

  會中並邀請4位政治受難者分享他們如何度過押房外的勞動生活,政治受難者陳中統醫師分享他於民國58至68年擔任醫務室外役工作的情況,陳醫師回想當時經常半夜被叫醒看診的故事,雖然很辛勞,但仍以正向樂觀的態度來面對,許多曾接受他治療的難友,至今仍感念他的醫術。政治受難者簡中生前輩分享當年每日清晨4點早起採買三餐食材,以及擔任獄中康樂隊的生活甘苦。另一位政治受難者劉秀明前輩講述於洗衣工廠及燙衣工廠處理來自鐵路局、郵局、三軍總醫院及學校等單位堆積成山衣物的勞動情況,其辛勞不勝唏噓;辛俊明前輩則娓娓道出外役工作的辛苦勞累,其須每日5點開始啟動鍋爐,在熱氣及噪音下注意進水和壓力運作,以製造蒸氣給洗衣區、燙衣區、廚房及浴室使用,並需負責修理作業場的機具及水電等,目前已一耳嚴重重聽的他提到,這是當時被剝奪自由時所留下的身體傷痕。

  會後與會者在曾於外役區從事勞動工作的政治受難者帶領下實地走訪復原現場,許多曾關押在景美看守所的受難者舊地重遊,除了見證歷史性的一刻,並一同回憶當年共同受難的歲月。受難者們咸表示,期盼這些重構復原的歷史場域,能夠提供課堂外最佳的人權實境教學,讓更多臺灣人民及青年學子深入瞭解臺灣過去這段戒嚴歷史,並傳承堅持不懈的精神,共同為臺灣的未來付出與努力。

政治受難者分享仁愛樓看守所外役的一天(左起辛俊明,陳中統,劉秀明,簡中生)

政治受難者分享仁愛樓看守所外役的一天(左起辛俊明,陳中統,劉秀明,簡中生)

王逸群主任頒發感謝狀予政治受難者(左起陳松先生,王主任,陳中統先生)

王逸群主任頒發感謝狀予政治受難者(左起陳松先生,王主任,陳中統先生)

政治受難者參觀仁愛樓外役區鍋爐房歷史場景復原展示

政治受難者參觀仁愛樓外役區鍋爐房歷史場景復原展示

政治受難者劉秀明先生為來賓導覽洗衣工場歷史場景復原展示

政治受難者劉秀明先生為來賓導覽洗衣工場歷史場景復原展示

會後合影留念

會後合影留念

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dots-horizontal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