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print qrcode
Jun 20, 2014 | 新聞專區
「鬱鬱山林我的家」 經歷白色恐怖,安身立命於祖先的土地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於昨(19)日,在政治受難者陳新吉、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桃竹苗分會長楊聯益、副分會長李馴良的陪同下,拜訪桃園縣復興鄉泰雅族政治受難者林昭明與王宗霖。透過觀賞本處甫完成拍攝,張常美女士的紀錄片,心有戚戚的他們,打開封鎖已久的心門,侃侃而談受難的經歷。

  1950年代的臺灣,當時泰雅族菁英青年林瑞昌(樂信.瓦旦),因追求族群自我發展的理想,導致當局不滿,開始幾波逮捕行動。林瑞昌侄子林昭明,因就學緣故,寄住於伯父臺北的住所,同嚮往原住民自治的理想,因此遭牽連被捕。自目前桃園縣復興鄉寓所逮捕後,關押過新店軍人監獄、軍法處看守所(青島東路3號),判刑15年。

  在軍法處看守所時,林昭明在外役區手工藝工場製作假髮,看到許久未見的難友陳新吉與難友照片時,林昭明回憶起坐牢點滴,也關心許久未聯絡難友的現況。欣賞完本處籌拍的紀錄片後,他開始講述被刑求的經歷,也憶起當初被拘提至大溪警察局時,警局在當時的社會氛圍的壓力下,因他「紅帽子」的身份,擔心惹禍上身,對他禮遇有加。這些苦難的遭遇,林昭明先生總是寡言以對,但監獄的場景時常回到夢靨中,直到他返回泰雅族居住的土地,才脫離連連噩夢。

  另一泰雅族受難者王宗霖,則與副會長李馴良的父親李義平同案被捕,8年刑期關押於景美看守所。出獄後,擔心自己特殊的身份影響部落住民,遂於桃園縣平地謀職,十多年後才返回部落。

  拜訪行程中,互助會桃園分會會長與副會長楊聯益、李馴良,不停穿梭其中,全程紀錄前輩的生命歷程。楊分會長表示,籌備處所進行的各項口述歷史、紀錄片等保存歷史的工作,激勵身為受難者第二代的他,李副分會長也開始重視父親的受難經過,想製做完整的檔案,傳承予兒孫們。

  籌備處王逸群主任表示,今日走訪復興鄉,特別造訪樂信‧瓦旦紀念公園,站在泰雅族的土地上,俯瞰山林,對於白色恐怖歷史的體會,更加深刻。這段歷史不只是教科書上的敘述,其中包含整個區域、部落、社會文化衝擊的演變,一定要親身體會,才能瞭解。籌備處也將在互助會的協助下,儘速進行泰雅族受難原住民的紀錄片拍攝。期能透過歷史照片、場域模擬及鏡頭的夾敘,讓民眾感受這段歷史的縱深。也期盼泰雅族的青年朋友,除了傳承獨步各族的織布文化外,也記得祖先們為這塊土地的付出。更盼望前輩們,透過敘述、分享,走出白色恐怖歷史的抑鬱。

 

 

(左起)政治受難者家屬楊聯益,李馴良,政治受難者王宗霖與王逸群主任走在高澤蘭部落

 

 

王宗霖夫婦與受難者家屬李馴良全神貫注觀看本處拍攝張常美女士紀錄片

 

 

林昭明夫婦聚精會神欣賞籌備處拍攝完成政治受難者張常美女士之紀錄片,左為王逸群主任

 

 

政治受難者王宗霖夫婦與陳新吉(右),楊聯益(左一),王逸群主任(左二)於高義部落自宅前合影

 

 

政治受難者家屬李馴良於樂信‧瓦旦紀念公園講解泰雅族遷徙的歷史,右為王逸群主任

 

 

泰雅族政治受難者王宗霖與王逸群主任於高義蘭部落

 

 

泰雅族政治受難者王宗霖熱切的談起景美看守所的經歷,左為王逸群主任

 

 

泰雅族政治受難者林昭明(中),利用放大鏡回顧難友照片,左為政治受難者陳新吉,右為王逸群主任。

 

 

泰雅族政治受難者林昭明(左二)、政治受難者陳新吉(右二)、政治受難者家屬楊聯益(右一)與李馴良(右三) 及王逸群主任(左)合影。身後溪水旁的土地,為林昭明幼年時居住的部落處所

 

 

泰雅族政治受難者林昭明與王逸群主任

cc-line-text cc-content-copy cc-dots-horizontal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