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 俊 宏 先生 |
在臺灣邁向民主的道路上,滿佈著人們的受苦、抵抗與勝利的故事,這些故事曾經被忽略,甚至已被遺忘;如今,為了確保這些故事能被我們的後代與世界聆聽、記憶並流傳,我們成立了國家人權博物館。
人權館下轄白色恐怖綠島、景美紀念園區,是歷史傷痕遺址轉化為紀念的地景,綠島園區是人民記憶的監獄島,景美園區則是軍事審判場域,園區腹地蘊含豐富的白色恐怖生命故事,本身就是活歷史的集合體。但解嚴至今,二園區曾面臨拆除改建危機,名稱與管理機關亦數度更迭。人權館的成立,不僅是建立保存臺灣傷痕歷史的專責單位,也說明對白色恐怖歷史的認識及人權的基本價值,已達初步社會共識。雖然朝著轉型正義的目標,還有許多路要走,但漠視歷史的那一面即將翻頁,此時正是實踐與落實人權理念工作的關鍵時刻。
值此成立揭牌之際,期許人權館能成為人權與民主的「觀景窗」,如同顯微鏡頭,瞥見歷史最微小陰霾的角落。轉場成廣角鏡頭,以啟發性與多元思考,拓展民主、人權的開闊視野。
在此願景下,人權館未來深耕的藍圖與使命有三,其一是打造人權館為人權教育集中運用資源的「中央廚房」,在此彙集民主、人權議題各式素材,設計符合不同需求的學習工具箱,提供教師豐沛的教學資源,在校園中落實人權教育。同時,也透過與地方縣市政府合作,共同保存不義遺址,使當地民眾能深刻瞭解在地歷史。
再則,研究是博物館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在人權館成立之初,即設立典藏研究及檔案中心,以政治受難者的口述歷史、個人史料為基礎,將每位前輩獨特的白色恐怖際遇還原於歷史脈絡中,架構威權統治下體制傷害人權的全貌。配合逐步公開的政治檔案,開啟加害體系研究,並協助釐清真相,讓遭受不當判決與權益受損的前輩們,在歷史正義中恢復應有的尊嚴與名譽。
第三,則是發展人權館為國際民主經驗交流的平臺。臺灣不流血的和平民主轉型,常被視為東亞典範;但過去對於轉型正義的消極態度,確實落後許多新興民主國家。在政府大力推動轉型正義的宣示下,有了新的契機。未來人權館將連結曾處理黑暗歷史的國際友館,以民主與記憶,搭建文化交流的橋樑。同時,也穩立於人權館的獨特性,成為亞洲第一座結合歷史遺址,闡述威權統治斲傷人權歷史的示範博物館。
最後,特別感謝政治受難者前輩們以及社會賢達,一路以來給予人權館的協助與支持。期許人權館所灑下的人權種子,能孕育下一代茁壯秧苗。建立沒有對立、仇恨與歧視的未來,銘記歷史教訓,永不重蹈覆轍。
國家人權博物館
館長 陳俊宏